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发现韩寒 提出搞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是《萌芽》的编辑李其纲,他提出这个想法后,赵长天觉得不错,但必须找一些名牌大学去搞合作,因为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萌芽》没有号召力。恰好当时的大学有文科基地班,可以提前招生,但是苦于找不到好学生。《萌芽》的提议正好满足了这些大学的需求,因为这样的活动很可能发现一些人才,所以比较支持。 在4000多篇文章中,韩寒的《书店》和《求医》,刘嘉俊的《物理班》,徐敏霞的《站在十几岁的尾巴上》等,让编辑看过之后喜出望外。评委会主任王蒙,评委铁凝、叶兆言、方方、叶辛,复旦大学的陈思和,北大的曹文轩等看了作品也很兴奋,对韩寒和徐敏霞的作品评价特别高。 当时的韩寒正在松江二中读书,赵长天认为,他的文笔很老辣,有评委就怀疑,一个高一学生怎么可能写得那么好?但是,复赛的时候,韩寒没有来,按照规定将被取消复赛资格。当时,评委会已经定了一等奖名单,评委陈思和、叶兆言提出,万一因为特殊原因,韩寒没有收到复赛通知错过了就太可惜了。组委会就给韩寒打电话,韩寒说确实没收到通知,而下午2点,组委会就要开发奖大会了。 上午11点,韩寒才赶到了组委会所在的宾馆。这时,题目已经公开了,宾馆房间的桌子上有个玻璃杯,杯子里有半杯水,李其纲找了一张纸揉成一团塞进杯子里,让韩寒以此为题作文。组委会留下一个《萌芽》的编辑监考,其他人就出去吃饭了。一小时后,赵长天和评委回来了,韩寒的《杯中窥人》也写完了。评委觉得相当不错,一致同意此文获得了一等奖。 之后,《萌芽》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上下两本的《新概念作文选》,很快销了60多万册,中学生非常喜欢,他们给杂志社来信说没想到文章可以这样写,简直闻所未闻。很多读者通过这套书知道了《萌芽》,《萌芽》的影响也逐渐增大。 张悦然、郭敬明崭露头角 接着,《萌芽》举办了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由于媒体的宣传,参赛人数大大增加。韩寒也再度参加了这次比赛,其作文《理发》得了二等奖。赵长天说,韩寒这次没有获得一等奖的原因是,评委觉得他的作品和其他人比虽然还是不错的,但是没有超过他自己原来的水平。第二届大赛的获奖者中,有15人直接进入了大学。其中,包括北大、清华、复旦、北师大等名校。 到第三届比赛的时候,国家开始在政策上对文科生保送加以限制,获奖者不能被直接录取了。但是,参赛的获奖者如果报考和《萌芽》合办比赛的大学可以加分。第三届比赛中,张悦然、郭敬明获得了一等奖,郭敬明还接着参加了第四届比赛,也获得了一等奖。新概念作文大赛之后,《萌芽》发行量直线上升,2000年达到了10万份。其后,每年以10万份增加,2005年每期平均发行50多万份。后来,杂志社把读者目标由高中生和大学生调整成以高中生为主,兼济大学生。赵长天表示,《萌芽》不是种子也不是大树,而是正在抽穗含苞的稚嫩新绿,自己将继续保持《萌芽》的鲜嫩,不会让它太成熟老到。 口述:赵长天 当初对话这个栏目采访过韩寒,萌芽杂志社的一位编辑也说,当时纸团采用的袋装茶叶的外包装纸袋 这是1999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赛题目。当时韩寒根本没有接到复赛通知书,错过了复赛。举办者得知具体情况后,决定给韩寒一次补赛的机会。重新给他单独设立考场,重新命题。为了公平起见,作文题只好临场现出。主编李其钢就用考场的现有条件,拿来一个玻璃杯,把一张纸揉成一团,塞进有水的杯子里,只说了一句话:“就这个题目,你写吧。”在短短一个多小时后,纸团沉到杯底,韩寒的文章却浮出水面。 1999年3月28日是星期天,大约上午9点钟左右,韩寒接到《萌芽》杂志编辑的电话,问韩寒昨天为什么没去参加复赛。我们这才知道没有收到复赛通知。 于是我马上和韩寒一起赶到汽车站,在旁边乘上了一辆出租车,赶在评委们吃中饭以前赶到评委住地。 接着,就在一间客房里,《萌芽》的一位编辑即兴出了一道补考韩寒的试题:他随手将一团很厚的道林纸捏成一团,然后将它置入一只盛有半杯水的漱口杯中。这与其说是考题,还不如说是谜语。面对“谜语”,我在一旁为韩寒担忧:这样一个“题目”,能发挥出一篇什么文章呢?韩寒思考了一会后,在稿纸上写下了标题《杯中窥人》,显然他已经思考好了这“谜语”怎么去“猜”。 大约一个小时时间,韩寒“补考”结束,将写好的文章交给监考老师。监考老师告诉他根据复赛规定可以考三个小时。韩寒说不用了。 下午3时举行颁奖大会。会上,《萌芽》杂志的主编赵长天专门对一位郊区同学因邮路关系未能收到复赛通知,评委会决定让其补考的事作了说明。接着宣布获奖名单时,我注意听着,韩寒名列一等奖之中。 23页,第331楼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1513223&page=23&uid=&usernames=&userids=&action= ———————————————————————— 百度词条:“道林纸”正名应为“胶版印刷纸”或“胶版纸”,是专供胶版印刷的用纸,也适用于凸版印刷。适于印制单色或多色的书刊封面、正文、插页、画报、地图、宣传画、彩色商标和各种包装品。由于胶版印刷技术较复杂,因此对印刷纸要求也较高。胶版印刷纸一般用漂白化学木浆、竹浆、破布浆及草浆抄制,还需适当地多加填料和胶浆,在长网造纸机上抄制,并经过压光 质地紧密不透明,白度好,抗水性能强, 上图是06年08月26日百度版《儿子韩寒》,红线处韩仁均描述某编辑随手把一团很厚的道林纸捏成一团,然后将它置入一只盛有半杯水的漱口杯中。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788750.html 下图是09年03月05日豆瓣版《儿子韩寒》,红线处韩仁均提到李其纲随手将一张纸捏成一团,然后将它置入一只盛有半杯水的漱口杯中。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594398/ 显示韩父至少在送韩寒参加《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时,就与李其纲见过面,并知悉李其纲的作家、编辑身份。 并不是韩寒所说的“我的父亲和李其纲先生直到现在都不认识”。[参见韩寒《正常文章一篇》一文] 简单归纳为:一纸各表:1、一张白纸。2、茶叶包装袋纸。3、道林纸。4、布。 可能的原因:嫌疑犯百密一疏忘了串供,于是各说各话了。 统一口径后:一张写有布字并包过茶叶袋的白色的道林纸。 前后之对比:16岁,1小时写就能旁征博引且感叹自己几十年不得志的少年强说愁滋味的获一等奖的文章。30岁,10小时拼凑出一篇文采匮乏到只剩2000万悬赏金的怨妇骂街式的小破文章。 悬赏金自留:2000万,至少可以买200万条红色内裤;50万件红色胸罩;100万盒红色避孕套。这是人家一家人今后的生活费。希望楼主就不要贪意外不义之财了。 http://read.dangdang.com/content_507757?ref=read-2-D&book_id=224 《萌芽》杂志编辑胡玮莳己经证明用的袋泡茶的外包装. 二三年级的时候,韩寒写作文就开始“虚构”,编情节,他似乎从未为许多小朋友都感头痛的写作文头痛过。 不一会,韩寒抱着球回来了。一问,果然是患了疥疮,老师同意让他回家在家里复习一星期。跟他说起文章的事,我建议把这篇《求医》寄去参加《萌芽》杂志和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1999年3月28日是星期天,大约上午9点钟左右,韩寒接到《萌芽》杂志编辑的电话,问韩寒昨天为什么没去参加复赛。我们这才知道没有收到复赛通知。   于是我马上和韩寒一起赶到汽车站,在旁边乘上了一辆出租车,赶在评委们吃中饭以前赶到评委住地。   接着,就在一间客房里,《萌芽》的一位编辑即兴出了一道补考韩寒的试题:他随手将一团很厚的道林纸捏成一团,然后将它置入一只盛有半杯水的漱口杯中。这与其说是考题,还不如说是谜语。面对“谜语”,我在一旁为韩寒担忧:这样一个“题目”,能发挥出一篇什么文章呢?韩寒思考了一会后,在稿纸上写下了标题《杯中窥人》,显然他已经思考好了这“谜语”怎么去“猜”。   大约一个小时时间,韩寒“补考”结束,将写好的文章交给监考老师。监考老师告诉他根据复赛规定可以考三个小时。韩寒说不用了。   下午3时举行颁奖大会。会上,《萌芽》杂志的主编赵长天专门对一位郊区同学因邮路关系未能收到复赛通知,评委会决定让其补考的事作了说明。接着宣布获奖名单时,我注意听着,韩寒名列一等奖之中。 我们并不知道,韩寒从进入松江二中读高一不久,也就是1998年的下半年起就开始了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的写作。我是在他高一的第二学期,即1999年的2、3月份才知道他在写小说的,那时他的小说已接近尾声了。我是趁给他复印的机会才看上一遍的。1999年12月份,在上海组稿的作家出版社编辑知道韩寒写了部长篇小说《三重门》,马上和韩寒联系,要求韩寒尽快将书稿送去。   果然,2000年初,那位编辑就给了韩寒一个新千年的惊喜:作家出版社决定尽快出版韩寒的《三重门》。这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高一在校学生写的长篇小说。 文坛是个屁,谁也别装逼。 ︶ㄣ兜兜转转 前天看了文学评论家白烨的大文(此人行文还严重不简洁,看得我头晕,看了一大段观点重复的文字后,发现那还是下篇,太牛了,最牛的还在后面,一看标题,这还是篇简要分析),摘抄一些: 80后作家这样一种姿态坚持下去,成为主流文学的后备作家是完全可能的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所谓“票友”是个借用词,用来说明“80后”这批写手实际上不能看作真正的作家,而主要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 我以前说过 “80后”作者和他们的作品,进入了市场,尚未进人文坛;这是有感于他们中的“明星作者”很少在文学杂志亮相,文坛对他们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人与其文;而他们也似乎满足于已有的成功,并未有走出市场、走向文坛的意向。 作为我本人,非常讨厌以年代划分作者,每个优秀作者都是个性鲜明的人,哪能分类。同一年生的就是一类,卖猪崽呢。难道1966年到1976年间生的人都叫“文革类”?文革失败了,难道那批人就叫“文革败类”?时代划分人,明显不科学。 但是,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他坚持认为,他认识的那批人(也就是照过面的吃过饭的那些码字的),写的东西才算文学。并假装以引导教育的口吻,指引年轻作者。 文学和电影,都是谁都能做的,没有任何门槛。某些人所谓文学评论家就非常愚蠢,对畅销书从来置之不理,觉得卖的好的都不是纯文学,觉得似乎读者全是傻逼,就丫一人清醒,在那看着行文罗嗦晦涩表达的中心就围绕着“装丫挺”三个字的所谓纯文学。但倘若哪天,群众抽风了,那所谓纯文学突然又卖的特火,更装丫挺的评论家估计马上观点又要变化。 书卖的好不好,和文学不文学没多大关系。比如这位白烨,行文罗嗦,观点重复,很没有灵气和文采,我要不是憋着要说两句,真是没耐心看完这样水平的文字。所以,可以想象,他要写一小说,势必要花去一万字描写一棵树。小说卖不好,肯定又要觉得这年代阅读风气出了问题。绝对是便秘怪马桶。 比如我,我的写作可以说是中国难得的纯文学。写我所想,并不参加任何宣传活动。也从不假惺惺叫帮人开个研讨会之类。新书也更无任何的发布会。卖的好,是因为写的好。有终一日卖不好,是因为总有那天,也没关系。很多的畅销书作家,写的都是纯文学。因为,无论他们怎么写,都有人送钱,所以,http://www.31myhome.com/就彻底不用考虑什么取悦读者,迎合市场,想写什么写什么。相反,很多书卖的不好的号称纯文学作家,必须时不时考虑,我要加点吸引眼球的东西啊,我第80页要上个床(还得野外)啊,100页要同性恋(并且3P)一下啊,200页得来点暴力(必须死人)啊,400页得来点乱伦(还是母女)啊。(通常种类作者写东西还特别长,没500页打不住),440页文革一下啊。评论家一看,惊了,我操,都是人性啊,都是社会的边缘啊,都是性格的错乱啊,关心人类啊,牛逼,纯文学。 蛋,就是这么扯的。 还有,白先生文章里显露出的险隘的圈子意识。文坛什么,文坛什么,要进入文坛怎么怎么,听着怎么像小孩玩过家家似的。好像白老人家一点头,你丫才算是进入了文坛。其实,每个写博客的人,都算进入了文坛。别搞的多高深似的,每个作者都是独特的,每部小说都是艺术的,文坛算个屁,矛盾文学奖算个屁,纯文学期刊算个屁,也就是一百人手淫,一百人看。人家这边早干的热火朝天了,姿势都换了不少了,您老还在那说,来,看我怎么手淫的,学这点,要和我的动作频率一样,你丫才算是进入了淫坛。 部分前辈们应该认真写点东西,别非黄既暴,其实内心比年轻人还骚动,别凑一起搞些什么东西假装什么坛什么圈的,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我早说过,真正的武林高手都是一个人的,顶多带一武功差点的美女,只有小娄娄才扎堆。 至于年轻人,文学就是认真的随意写。人能做的只有这些,其他都看造化了。文学是唯一不能死磕和苦练的东西。更不能如虚伪的大多数前辈们一样。文学的最危险境界就是,着实虚伪,但自己还觉得自己特真诚。 (此文稍色,日后改正。对付迂腐固执的家伙,就得行色。我发表完观点了,不参与任何愚蠢的笔战论战之类。我很忙,我要进入车坛。 俺在韩寒爸爸韩仁均的书《儿子韩寒》里找到了韩寒中学时的作文情况,请看: “中考前是初中生最黑暗的一段日子,尽管韩寒恶补了几个月,而且数学还考到了114分(满分120分),但终因语文作文扣分太多而只得90多分等原因,总分只考了460分。” 注意:韩寒在高一的时候写出了惊为天人之作的《杯里窥人》,而初三中考“因语文作文扣分太多只得90多分”。 2.韩混《杯中窥人》的来龙去脉 当时韩寒根本没有接到复赛通知书,错过了复赛。举办者得知具体情况后,决定给韩寒一次补赛的机会。重新给他单独设立考场,重新命题。为了公平起见,作文题只好临场现出。主编李其钢就用考场的现有条件,拿来一个玻璃杯,把一张纸揉成一团,塞进有水的杯子里,只说了一句话:“就这个题目,你写吧。”在短短一个多小时后,纸团沉到杯底,韩寒的文章却浮出水面。 在《杯中窥人》这篇作文中,韩寒由现象深入本质,将人生比喻为一个投入水中的纸团,它会慢慢被水侵蚀。慢慢向下沉落,直至沉入杯底。人生本来洁白无瑕,但一投入到社会之中,就会被社会这盆“脏水”所沾染、侵蚀。逐渐失去它的本色,直到完全堕入到这个社会之中而无法自拔,这样的构思表现出韩寒才华横溢的天资。评委们看了这样立意奇特的文章,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这是一个对专业作家都非常难的题目,一个16岁的少年,思维竟然如此敏捷,笔锋如此犀利! 上面材料来自网络 不说这篇《杯中窥人》里面错误百出,逻辑不通 参见《杯中窥人》就是彻头彻尾的烂文: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8058436&page=1&1=1#8058436 关键点在后面 3.身份缺陷 七步诗与杯中窥人在很多环节都很相像,但根本区别在于身份的不同! 假如曹植不是曹丕的兄弟,而是一个16-17岁的普通青年,他还有在曹丕面前作7步诗的机会吗?估计直接被杀掉就完了。 假如韩混只单纯是个16-17岁的普通高中生,还经常高中考试不及格,他因为没有收到复赛通知单,评委会能给这样一个普通青年机会吗?结果只可能是两个:1.不了了之,毫无下文,这个最可能。2.通知其参加下次比赛,这次表示歉意。 而实际情况是组委会(其中就有韩混父亲的同学)单独给韩混设置考场,单独给韩混出考题,单独拿个杯子,里面放进去纸,让韩混去天马行空地写作,然后不顾公平原则地与之前其他选手的不同题目的作品进行比较PK,让韩混的作品得一等奖。 假如是一个16-17岁的普通青年,组委会可能给其这种表现机会吗? 所以说,韩混的这次比赛出名就是一堆人在背后的炒作,只是炒作的题材里存在一个死结:即不是狠角色,绝对得不到这种表现机会,但要是狠角色,也犯不上炒作了。 韩寒近日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访谈中有这样一段: 德国之声:说到《阿凡达》,之前这部电影的2D版本在中国全部下线,就有人猜测可能是为了给《孔子》让位,那么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孔子》这部电影得到了票房和观众的认可了吗? 韩寒:……这部电影在宣传的时候比较高调,它和古代的那个孔子所宣扬的精神其实是不符合的。这种宣传可能会让一些观众比较讨厌。他们会把孔子当作一个圣人,是不可以批评的。事实上,如果孔子真的是一个圣人,那么他们做的事情就是完全不可取的。就像印度人从来不会去拍释迦牟尼,中东人不会去拍穆罕默德,美国人不会去拍耶稣一样。 韩寒说,就像印度人从来不会去拍释迦牟尼,中东人不会去拍穆罕默德,美国人不会去拍耶稣一样,让人笑掉大牙!随手一举: (一)拍穆罕默德的,如受到中东欢迎的电影《最后的使者》(Muhammad: The Last Prophet)、《先知遗训》(The Legacy of a Prophet); (二)拍释迦牟尼的,如印度导演阿素托史·哥瓦利克的《佛陀》(Buddha); (三)拍耶稣的,如美国梅尔·吉布森导演的《耶稣受难记》(Passion of the Christ)、马丁·斯科西斯导演的《基督最后的诱惑》(Last Temptation of The Christ)、凯瑟琳·哈德威克导演的《耶稣诞生》(The Nativity Story)乃至J. S. 巴哈的音乐剧《passion》等等,都是显例。 韩寒对这些电影常识一无所知,又不去了解,就敢想当然地张口对着自由国家——德国的媒体胡侃,丢人丢大发了,真是无知无者畏。 韩寒blog文: 《三重门》这么书在创作过程中,坐在我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中发白的同学们都知道是什么情况,我几乎是写一页给要好的同学们传看一页的,尤其是我的同桌陆乐,他是从第一页看着我写到最后一页的。 韩仁均《儿子韩寒》文: 可再粗心的人,也有心细的地方。 比如,他上高中后写长篇小说《三重门》,这期间要经过寝室、教室、家里,还要对同学、老师、家长有所回避,500格稿纸,400多页,竟然没弄丢一页 韩仁均《儿子韩寒》文: 别看现在韩寒老是和应试教育作对,可小时候却对分数十分认真。一年级期末考试,韩寒语文得99分,原因是他把"一座桥"写成了"一坐桥",老师批错,扣了1分。韩寒不服,居然去找老师论理,讲字典上讲的可以这么用。后来当场查《新华字典》,在这个用法上,两字果然相通,老师对他大大地鼓励了一番。 2才是粉:赵长天、韩老爹早就异口同声说:写《杯中窥人》时,就1个人在看场子,其他评委都去吃饭了。韩老爹更多嘴表示:接着我也走了;对了,校领导说我的字很像韩寒的字。第二届《人生的定义》时,谁都别去吃饭。结果?结果大家都晓得没韩寒啥子事。对了,那篇投稿的初赛作文《理发》倒是得了个二等奖 Espozzeret:回复@张勇_:嗯,这个《人生的定义》的确可以说是金标准。但是这个金标准也是有一定概率误杀忠良的,比如状态不好云云。说明这个金标准特异性虽高,但敏感度不足啊~ 2才是粉:谁有韩寒写的《人生的定义》啊,就是第二场新概念作文现场决赛在众目睽睽之下写的,虽然韩版《人》木有得奖。哦,他投稿的《理发》得了个二等奖,据赵长天说《理》写得和《杯》一样棒,就是没超过第一场的《杯》才给了二等奖。赵还说:写《杯中窥人》时,就1个人在看场子,其他评委都去吃饭了。 张勇_:回复@Espozzeret: 2才是粉:回复@张勇_:只有第二场新概念作文大赛,韩的《人生的定义》才是唯一可以毫无争议当场在众目睽睽之下的作品。可惜,木有谁来提供,无论纸面还是网上电子稿…… 曹苏微博:韩寒关闭微博的原因 是无法应对微博的即时性 而非其它 在腾讯等门户网前些年总把‘作家韩寒‘相关信息放在首页前 我几乎忘记了此人 大脸猫花栗鼠:柳红早逝的儿子吴子尤应该是比韩寒水平强很多的少年作家。8岁写作,9岁写诗,14岁出书。拿子尤8岁的作文和韩寒8岁的作文比比看吧。看看什么才算天才少年作家。 [柳红记]子尤作这首诗时9岁。这是他第一首自由诗。就是经过这里,他来了灵感。至今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景。将近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物是人非啊!子尤和他的诗句永恒---- 无题[1] 2000年1月21日 北京城 你这苍老的风, 我将伴随你……一生。 从这里延伸到平凡的滑冰场, 那是我妈妈青春时梦想的地方。 她在冰上自由的飞翔, 不时重重地摔上一跤, 嘴中的微笑却在荡漾。 银雪轻飘, 落在我的脸上,头上 一种轻爽的感觉 在我身上流淌。 回头仰望, 天边茫茫。 在这古城中, 在风雪环抱中, 伟大的历史重重。 雪犹如繁星,飘落,飘落 夜风习习, 我在叉枝下高歌这美丽的时刻, 耳边响起天空里深不可测的声音, ——那是过去与未来的大钟。 [1] 柳红记:21日晚带子尤去中山公园音乐堂看演出,沿途经过故宫、冰场,并站在路灯下冒雪等人。子尤边走边说诗句,后半部分是他回家后补完的。 从八岁起,我开始较多地带子尤背古诗。子尤爱模仿,一边背,一边开始自己写。我们家里公认他的第一首诗是讲泰坦尼克号的,名字叫《沉船》,诗云:船在海上飘/人往水里掉/要问为什么/撞上冰山了。(1998年7月5日)背了词以后,子尤也试着按格式套写,比如一首《丑奴儿》他写的是:有个孩子叫子尤/他真可怜/他真可怜/可怜时代好几年。/爸妈逼我学弹琴/特别没劲/特别没劲/希望找个新事情。(1998年10月1日) 八岁时候的诗歌,最有气概的要数《中国落后时代》了。那大概是看过《火烧圆明园》的电影之后所写:披发三千丈/足有黄河长/不知何时禁止/谁能往里闯。……` 从八岁起,我开始较多地带子尤背古诗。子尤爱模仿,一边背,一边开始自己写。我们家里公认他的第一首诗是讲泰坦尼克号的,名字叫《沉船》,诗云:船在海上飘/人往水里掉/要问为什么/撞上冰山了。(1998年7月5日)背了词以后,子尤也试着按格式套写,比如一首《丑奴儿》他写的是:有个孩子叫子尤/他真可怜/他真可怜/可怜时代好几年。/爸妈逼我学弹琴/特别没劲/特别没劲/希望找个新事情。(1998年10月1日) 我与卓别林 卓别林(1899-1977),8岁上唱歌的学校,1906年自编自导自演.他在电视里演的我喜欢. 我想在2018年也演.我在2025年演<木偶>,2031年演<快乐>,2036年演<我家>,2038年演<大盗贼上集>,2042年演下集.在2064年演<国王>,2074年演<女人真快乐>. 1997年4月29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cdf81010005jn.html 曹文轩在为《三重门》写的序言里说,如果没有知情人告诉,可能会以为这部小说出自成年人之手。我们可没有这种错觉。成年人才写不出这样的小说呢。因为成年人怎么会有如此敏锐的眼睛看世界,有如此敏锐的头脑想事情?会用如此直接不加掩饰的语句表达感情?我认为可以写出《三重门》只取决于一个人的见识和勇气。那么韩寒的见识和勇气体现在哪儿呢?那就是,他撕下一切他看不顺眼的虚伪外衣,将它们“打”得落花流水。 他略带“笑容”地描写一切,揭露一切,比如:“体育生一半是假——瘦如铅丝的是扔铅球的,矮如板凳的是跳高的,肥如南瓜的是长跑的;还有脸比豆腐白的说练了三年室外体育……雨翔没听过“自理会”,当是一个专门插队的团伙,扭头一看才知道是负责检查的,站在队伍最后头那人显然是准备仓促,袖章戴反了,嘴角边闪闪发光,乃是吃完饭来不及擦嘴所致。”好像只要有人站在他面前,都要先检查一下自己,不然会被韩寒“锋利”的眼睛“挑剔”。直到今天,他都没有改变。前些时,新浪网友问他,你厌恶什么品质的文字?他回答:“可能‘乡土文学’吧。很多作家在童年有过农村生活经验,但进入城市后又无法从内心深处认同都市生活逻辑,就想办法妖魔化‘乡土’,常常把整个民族的、历史的悲剧强加在一个农民或一个农民家族身上。但很少有乡土作家真正去关注中国农民面临的更为实际的土地政策、信仰危机等问题,他们和美女作家没有实质不同,都很功利。” 韩寒父子应该判死刑:论韩寒《三重门》骗局的全过程   点击:348 回复:23   作者:诗人小郑 发表日期:2012-1-20 22:29:00   回复   [诗人小郑文集]韩寒父子应该判死刑:论韩寒《三重门》骗局的全过程   取这样一个标题不是想哗众取宠,仅仅是因为内心的愤怒。2006年,当诗人小郑阅读了《还原脂砚斋》一书,我确信了“1927年胡适找到带脂砚斋批语的《红楼梦》是一场赤裸裸的骗局”。那些日子我异常愤怒、异常失望。胡适作为一代学术领袖,竟然被造假者耍了。我们甚至不排除,胡适本人是造假主谋这种恶性情况。   这几天,韩寒、韩仁均父子的重大造假,已经被揭发出来了。网友可以参看诗人小郑谈《杯中窥人》的文章。这里我们再谈一谈,《三重门》骗局出笼的全过程。   2006年,韩仁均出版《儿子韩寒》一书,为韩寒神吹。诗人小郑没有阅读过这本书,仅仅这几天才阅读了少量节选。   我提请读者注意,韩寒神话的一个核心时间坐标点:1999年3月28日。   这一天韩寒参加了《萌芽》杂志举办的新概念大赛补赛,为他一个人举办的补赛,他以《杯中窥人》一文,夺得第一。这是一场造假,但更大的造假还在后面!!!   1999年3月,韩寒正在读高一的下学期。这一年的7月份,在期末考试中,韩寒多门功课挂科。其中语文考了60分。一个能够写出旁征博引《杯中窥人》的韩寒,语文考了伟大的60分!   诗人小郑不知道,当时韩寒的语文老师是谁?我相信这位老师,一定是很反感韩寒的。这时候韩仁均的“造假天才”出来了。他让韩寒留级,再读一个高一。   也就是说1999 年9月,韩寒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班级,一群新的同学。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底细。这时候骗局开始进入高潮部分。   按照《儿子韩寒》一书的叙述,韩寒在新班级的第一次语文课就与语文老师吵起来了。这位语文老师后来曾与韩寒一同上浙江卫视。必须指出,这位语文老师此前根本就不认识韩寒。他所看到的韩寒都是假象。什么在桌子上放些《管锥编》《悲剧的诞生》《二十四史》,这大概都是用来骗鬼的。   相信在韩寒去年那个班上的同学,绝不会看到韩寒阅读这些书。大约是从1999年9、10月份,韩寒开始“创作”《三重门》。   对此,韩寒在前几天的博文中是这么说的:“《三重门》这么书在创作过程中,坐在我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中发白的同学们都知道是什么情况,我几乎是写一页给要好的同学们传看一页的,尤其是我的同桌陆乐,他是从第一页看着我写到最后一页的。”   诗人小郑提请网友注意,《三重门》是2000年5月出版的,按照出版流程,至少应该在2000年3月完稿。   也就是说,这段重读高一的时间,韩寒都是在课堂上“创作”《三重门》,这也是一种表演。演给他的同学们看,以利于将来他们作证,确实是韩寒写出了《三重门》。   注意!!!2000年4月,韩寒就退学了。2000年5月,《三重门》出版了。一场伟大炒作开始了。一个退学的天才少年诞生了!   我怀疑《三重门》有一半是韩仁均写的,因为韩寒、韩仁均两人的字迹很像。很可能韩仁均晚上写好几页,然后白天韩寒拿到教室,给同学们看。这又是一种表演。   《儿子韩寒》一书说:“领导向我核实一下韩寒的休学申请书上我的名字是不是我签的。我说是的。校领导说,那就好,他们一开始以为那名字是韩寒签的。我说,肯定是我亲笔签的。他们说我的字很像韩寒的字。其实,是韩寒的字有点像我的字。不过,真的写起来,韩寒的字要比我的字漂亮。”   韩仁均自己说的,他与韩寒的字很像。这也解释了《杯中窥人》的问题,网上有展出韩寒《杯中窥人》原稿。诗人小郑端详了好几天。我注意到正文的第四行“布”字涂改了一次。这显示写作时候,对于是不是布,有疑惑。   联系到韩仁均韩寒字迹相同,那么《杯中窥人》这个稿子十有八九是韩仁均的笔迹。韩寒可能在考场压根就没写,最后是韩仁均写好了,给韩寒替换的。   以上就是韩寒骗局的全过程。   行文至此,诗人小郑内心很复杂。我想到了清人阎若璩,他证明了通行一千多年的梅氏《古文尚书》是造假。这一结论,几乎要颠覆整个唐宋元明文化史。阎先生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后人怀念!   我不知道今天诗人小郑的辨伪,是否对得起阎若璩所代表的伟大传统!我不知道我是否有资格跟阎若璩分庭抗礼!   让历史来证明这一切吧!   作者自注:谨以此文献给尊敬的范冰冰女士,我再向范女士申请两千万奖金中的另外二十万! 韩寒神话的破灭:论韩寒《杯中窥人》一文是其父代笔,是大骗局   近日知名人士麦田指出,作家韩寒可能有团队代笔。随后引发全国性关注,韩寒也进行了回应。但是在一些网络论坛上,有些网友有了更深入的发现。通过这些发现,我们几乎可以确定,1999年让韩寒一鸣惊人的《杯中窥人》一文,是大骗局。   我们先来看看,韩寒是怎么一鸣惊人的。   1999年,17岁的韩寒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从此开始以“辍学的少年天才”行走文坛。   如果你阅读一下《杯中窥人》,你会发现该文旁征博引,作者有一定水平,竟然引用了一段生僻的古文。但是就是同样这个韩寒,在当年的期末考试中,语文竟然只考了六十分。你能写出《杯中窥人》,你语文怎么会才60呢?你不是能读古文吗?你不是号称当时就读《资治通鉴》吗?你语文还能60分???可能吗???   事实上,韩寒参加《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极有可能是一次大骗局,《杯中窥人》一文是他父亲韩仁均写的,他父亲也是一个作家,对文学有狂热的爱。   原来,当时韩寒没有接到新概念复赛通知书,错过了复赛。《萌芽》方面得知后,决定给韩寒补赛的机会。在某宾馆给韩寒单独设立考场,重新命题。《萌芽》主编李其纲临时出题,他拿来一个玻璃杯,把一张白纸揉成一团,塞进有水的杯子里,只说了一句话:“就这个题目,你写吧。”随后李其纲等人都去吃饭,只留韩寒父亲韩仁均和一位《萌芽》的编辑林青在现场监考。短短一个多小时后,纸团沉到杯底,韩寒的文章也写出来的。   在近日最新的一次声明中,《萌芽》李其纲指出,纸是他放进去的,是一张白纸。这种说法,与十年前李其纲的说法是一致的。现在问题来了,韩寒的《杯中窥人》一文,写的是“布”,而且“布”也沉到了水底。   但是根据某网友的实验,诗人小郑也实验了十几分钟,除了餐巾纸、手纸,几分钟就会沉入水底。别的纸,无论是报纸,打印纸还是十年前那种长见的信纸都是浮在水面上的。   也就是说,假如《萌芽》主编李其纲真的往杯子里放了“白纸”,纸是不会沉的。韩寒在一个小时后,根本就看不到什么“写到这里,猛然发现布已经沉到杯底了。”   李其纲是当事人,他放的是白纸,韩寒看到的却是布。可怪的是,当时在场的别人,看到的跟他们看到的都不一样。   在1999年,央视为韩寒做的一个节目,在节目中主持人问韩寒“三重门”是什么意思。韩寒说不知道。几年后他父亲说“三重”来自儒学经典《中庸》。问题韩寒怎么会不知道呢?除非这名字不是他取的。   就是在这次采访中,当时也在现场的《萌芽》编辑胡玮莳女士。据说当时就跟韩寒关系非常好,互称铁哥们,是她电话通知韩寒来复赛的。胡女士说李其纲放的是包茶叶的外壳的纸。   这就怪了,人家放的是白纸,你说是包茶叶的纸。更怪的是,韩寒的父亲韩仁均竟然也     在现场,韩父竟然也看到了李其纲往杯子里放纸。且不说,难道家长不需要回避吗?我们只问韩父看到了什么!   在2006年,韩仁均的书《儿子韩寒》中,他描述,看到李其纲往杯子里放的是“道林纸”,这大概是一种杂志用纸。注意这种纸也是不会沉的。   现在问题来了,在2009年,韩仁均为《儿子韩寒》出的修订版中,这个“道林纸”被改了,改成了“纸”。也就是说,韩仁均对这东西也没把握,甚至要出修订版,来修订这个漏洞。这难道不奇怪吗?   李其纲、胡玮莳、韩寒、韩父韩仁均,在这个关键的细节上,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最离奇的是韩寒,他在文章中说的布。人家放的是纸,你说是布。这不是开玩笑吗?这证明肯定有人说谎!诗人小郑认为,他们四个人都有嫌疑。有可能是一次团伙造假。   由此我们不得不怀疑,李其纲与胡玮莳女士等人出去吃饭后,当时唯一的现场监考人林青也出去了,让韩寒的父亲帮韩寒代写了作文?   无论如何,17岁的韩寒当年就读《资治通鉴》,今天我们要验证韩寒的真假,只需要让他解释一段古文,大概就水落石出了。   可以预计,韩寒神话是近百年来,中国文化界第二大的骗局,仅次于当年胡适红楼梦脂评造假!   让我们擦亮眼睛,为文化崛起而奋斗吧!!! 作者:风雅88 回复日期:2012-01-22 18:01:26  回复   从韩寒与方的笔战来看,韩寒不具备急就文章的能力,他的特长是事先有感而发,先存草稿,有话题后再把之前的感想揉进去,反复修改始能发表。一旦涉及一对一的回合战,哪怕是每日只写一篇,也立马显出平庸来,平庸得甚至不如网络一般水平的写手。由此推定,他在作文大赛中临场命题下急就的《杯里窥人》一文,赛前写好的可能性极大,至于是不是还被“高人”润色过,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少年韩寒已进入青年,天才也不过是炒作,“天才少年”说可以不攻自破。 作者:不明白我不明白 回复日期:2012-01-23 01:09:22  回复   历史就不用研究了   其实现在不是观点之争,而是真伪之争   论革命 论民主 论自由,这三篇不管观点如何,文笔是一流的,而且肯定是一人所写,文字老辣,逻辑缜密   而最新的博文 人造方舟子,延续了 论革命 的文字风格,老辣中透出幽默,很明显,和论革命 是一人所写   问题是,那三篇 小破文章 正常文章 超常水平文章   先看内容,文笔低劣,内容下流,文字水平及其低下,有人说是初中生的文字,还是个不及格的,文章中更透漏出人品下三滥   其次,文章题目的取名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作者水平太差,一时间连文章题目都想不出来   一个挥手就是 论革命 论民主 论自由 这种大手笔文章的人,转眼写出 小破文章 正常文章 超常水平文章这种下三滥的低劣的文字,根本没有这种可能性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正常思维的人,都不会认为 论革命 论民主 论自由 与 小破文章 正常文章 超常水平文章 是一人所写,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韩寒《正常文章一篇》: 《三重门》的名字来自《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这是啥子意思呢,朱熹批注了以下,三重就是礼仪,制度和考文。虽然郑玄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我当时的确是以礼仪,制度,考文为释而取的书名。 韩仁均《儿子韩寒》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71539_55948.html 据说“三重门”出自《礼记·中庸》,即王天下有三重焉:礼仪、制度、考文。但不知怎么,“三重门”三个字,总让我们隐隐约约地感到中学生生活的沉重。 这个好像是新版,我实在没兴趣:),也许有人愿意看看这到底是不是新旧两版 1。三重门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37590.html 2。三重门 http://www.tianyabook.com/03413/0013scm/index.htm 墨墨8666 :墨墨8666:因为好奇又大致看了一下韩寒的《三重门》,真心觉得一些思想文化方面的知识点,特别是一些关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叙述,不像是一个高中学生能够理解和写出来的,还是有些小怀疑韩寒父亲华师大中文系的背景,是不是有帮助他润色过,不过一些对话和情节倒是初高中生日常生活的描写没有问题。 作者:heiting1985 回复日期:2012-01-22 23:28:41  回复   凡事就怕较真,那三篇 小破文章一篇 正常文章一篇 一写,我身边的人精似的女孩和我老婆就闭口不提这小骗子了,老婆也不逼哥提高文学素养了,哥的压力轻了好多,搂着老婆吃火锅,爽的很   说那个什么 小破文 是个从不读书 门门不及格 高中都没读完 满口下流的小混混写的,还真贴切   说写论革命 的人和写 小破文 的是一个人,哥还不如相信 三重门 是那个在故事会和青少年杂志发了大量小说的韩爹写的,不过,一个老头以青少年的口气写小说,红不了是肯定的,如果打出的口号是一个门门不及格,语文也不及格,高一都读不下的小孩写的,那肯定立马红   当然了,你要认定青少年小说就是青少年写的,儿童小说就是儿童写的,神话小说就是神仙写的,那也随你了   最后说一下我老婆(正在读古汉语博士哦)的话,《管锥篇》本身就是个阅读中国古文然后考文论据的书,有数百万字,可不是一篇,里面中西文参杂,除了文言文,另外还大量引用了法文 德文 意大利文的西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原著,及其难读,写的人学贯中西,读的人也要学贯中西   最后说一句,能读24史的人,不管读没读完,哪怕只读了一册,语文能不及格是千古未见,能读管锥篇的人,哪怕只读完了一节,恩,没必要说什么了   那三篇 论革命 论民主 论自由 是谁写的,三重门是谁写的, 人造方舟子 是谁写的,我们都不知道   我们知道的是,什么小破文章一篇 正常文章一篇 确实是这个叫韩寒的小子写的,就是个初中作文不及格的水平,还满口下流   中国文学界100年来最大的丑闻,把一个根本就不会写文章的,门门不及格(包括语文),高中都读不下来的,号称18岁后从不读书的,任何人看到他时都是在打游戏的,老舍巴金分不清楚,什么叫左派,什么叫右派都不知道的,在为数不多的接受采访中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说不好的小混混,包装成了文学天才,文坛领袖,公共知识分子代表,上了美国时代杂志   为什么叫 小破文章一篇呢,现在想来很有趣,因为有人当时回家过年了,那个作者当时连个文章题目都想不出来,典型的一个作文不及格的初中生水平 麦田好像弄错了一个地方了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重来 于 2012-01-20, 20:36:29: 回答: 【麦田长文】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 由 flyfreely 于 2012-01-20, 15:50:00: 让韩寒一举成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也是韩仁均为他报名的。 “新概念作文大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初赛的文章是投稿机制,存在枪手代写可能;而复赛是在考场由老师出题考试,几乎不可能有枪手——但是,如本文最开始叙述的,在那届所有获奖者中唯一的例外就是韩寒。 而让韩寒成名的《杯中窥人》,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用笔老道,最后甚至还出来了拉丁文。对于一个连英语都不顺溜的17岁少年,这似乎不可能现场写作。(比较搞笑的是,文章中为了显摆学问的拉丁文,其实还拼写错了)。说实话,如果不百度一下,《杯中窥人》那篇文章别说在现场写作,你甚至都不懂其中的一些典故。 (《杯中窥人》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1000577.htm)。 所以你想不通吧?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居然能现场写作样的文章?然后你就开始崇拜天才了。现在,想想韩仁均和出题者李其纲的关系,你是否懂了呢? 第二年,韩寒又参加了“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一次的复赛是严格在考场进行的。而韩寒也就泯然众人,只落了个安慰性质的二等奖,文章《人生的定义》甚至都没有被收录到获奖者作品集中。 ============ 百度百科: · 1999年 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 。初赛作品《求医》《书店》,复赛作品《杯中窥人》。随后因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而留级, 韩寒(15张)引发社会关于“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等系列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   · 2000年 凭借作品《穿着棉袄洗澡》获得“第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二等奖。 http://baike.baidu.com/view/5972.htm 百度百科给出的《穿着棉袄洗澡》 http://baike.baidu.com/view/193998.htm 穿着棉袄洗澡   连载:韩寒五年文集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韩寒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我以为现在中国的教育越改革越奇怪了。仿佛中国真的紧缺全才,要培养出的人能今天造出一枚导弹,明天就此导弹写一篇长篇并获茅盾文学奖,后天亲自将其译成八国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似的。假如真有这种人我宁愿去尝他导弹的滋味。   就我而言,理科已经对我完全没有意义,尽管它对时代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以后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数学只要到初二水平就绝对足够了,理化也只需学一年,如果今天的学习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在?如果我们为了高考还要不得不一把一把将时间掷在自己将来不可能有建树的或者有接触的学科上的话,那么拜托以后请不要来说教时间是什么金钱银钱之类。   至于我常听到的学习数学是为了练习逻辑思维能力的说法,我觉得那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看许多侦探小说或悬念小说更能练习逻辑思维能力,怎么不开一门看侦探小说课?不开倒也罢了,为何要阻止别人看呢?这里便涉及到读书的问题,记得有一句话,所谓教科书就是指你过了九月份就要去当废纸卖掉的书,而所谓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你会受用一辈子的书。现在的教材编得实在太那个,就拿我比较熟悉的语文英语来说,乍一看语文书还以为我民族还在遭人侵略,动辄要团结起来消灭异国军队,这种要放在历史书里面。而真正有艺术欣赏性的梁实秋钱钟书余光中等人的文章从来见不到,不能因为鲁迅骂过梁实秋就不要他的文章吧?不能因为钱钟书的名字不见于一些名人录文学史而否认他的价值吧?不能因为余光中是台湾人就划清界限吧?如果到现在还有学生一见到梁实秋的名字就骂走狗,那么徐中玉可以面壁一下了。至于英语,我的一帮从澳大利亚学习回来的朋友说,空学了六年英语,连筷子(chopsticks)、叉子(fork)、盐(salt)等吃所必备的东西和厕所(toilet)、抽水马桶(toilet bowl)、草纸(toilet paper)等拉所必备的东西都不知道怎么说,只知道问澳大利亚人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一些废问题来寒暄。真是不知道自己六年来学了些什么。不过可喜的是笔者因理科差而留了一级,有幸学到新版的Oxford English(牛津英语),比老的教材要好多了。   我们最终需要的人才是专长于一类的,当然我们也要有各科的基础,不能从小学一年级就专攻什么,为直达目的扔掉一切,这就仿佛准备要去公共浴室洗澡而出门就一丝不挂;但也不能穿了棉袄洗澡。我曾从《知音》杂志上看见一个处境与我一样又相反的人,他两次高考数学物理全部满分,而英语语文不及格,最终他没能去大学,打工去了。所以,现在教育的问题是没有人会一丝不挂去洗澡,但太多人正穿着棉袄在洗澡。 读了一遍,真的不咋地,这也能得二等奖?倒是很像他现在的博文,不像杯中窥人的水准。 儿子韩寒,与马甲韩寒 黄学章 兔末龙初,网上一场大辩论,使我恍然大悟,原来有两个韩寒。一个是韩仁均的儿子韩寒,另一个是韩仁均的笔名,也就是马甲韩寒。据韩仁均说,在儿子韩寒出身之前,韩仁均就以马甲韩寒在刊物上发表文章了。也就是说马甲韩寒比儿子韩寒的年龄还要大一些。 其实,网上的争论的实质就是,“少年英才”、“文坛神童”、“80后领军人物”这几个桂冠究竟该由哪个“韩寒”来戴比较恰当? 根据争论揭出来的情况,看来对儿子“韩寒”有点不利,比如,获奖作文〈杯中窥人〉乃违规、舞弊之作;自称上课时写成的成名之作《三重门》却拿不出手稿;又说不出自己书名《三重门》的来历和寓意,这些都是很有说服力的,再加上一会儿说根本不看书,是天才,一会儿又吹嘘读遍学校图书馆藏书,和“二十四史”…… 有人说讨论儿子韩寒的三论(革命、民主、自由)才是讨论有质量的正题,追究儿子韩寒与马甲韩寒是偏了题。我觉得不然,革命、民主、自由固然是当今有意义的重大论题,但“韩三篇”太烂,水平太低,以“韩三篇”来讨论只能使讨论沦为小学生的常识水平。而弄清两个韩寒是攸关文坛建康发展的大事。 当今,虚假横行、假货泛滥,充斥各个领域,已经到了祸国殃民令人深恶痛绝的地步。而文坛造假显然对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设文化强国”是非常有害的。 所以儿子韩寒与马甲韩寒的争论应该继续下去。讨论清楚了,一则可以大大端正文坛风气,也可以还两个韩寒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