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纸贵”的背后 ·熙同· 市场经济时期的伪科学通常以尖端科技的面目出现,置科学之美名于万劫不 复之地步,已经彻彻底底沦为某些人谋取非法利益的走狗。前些日子的《南方周 末》在兰州等地被大量高价收购事件充分印证了这点。 什么原因导致一份普通的报纸被大量收购,什么内容有些人不愿曝光?关键 在于该期《南方周末》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三位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 营养品》的文章。据细心的人留意,大量被收购的报纸正是运进了当地一家营销 核酸营养品的公司或企业。 此地无银三百两,核酸营养品生产和经营者欲盖弥彰,其不愿以真面目示人 的心态昭然若竭。 近年来,“补充外源核酸改善人体内核酸”以及“吃基因补基因”的谬论甚 嚣尘上。其实,核酸营养之风吹自美国,而早在1981年“核酸营养”就在有 关案例中被美国的法庭认定为骗局。“吃基因补基因”之说更属无稽之谈。作为 携带遗传信息基本单位的基因,对每种生物而言都是与生俱来,非经复杂的生物 工程技术无法更改或修补,食品中的基因根本无法被人体吸收。我们平日菜肴中 常见的猪肉、牛肉中都含有相应物种的遗传基因,如果吃基因补基因,则我们生 活的地球,早已成了“猪八戒”“牛魔王”充斥的异形世界了。 当今一些伪科学的骗术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关键在于许多科学家或伪科学 家在金钱面前昧了良心,看在金钱和利润的份上用真情或假意为伪科学的产品编 造着说词。一些在国外早被摒弃的陈旧甚而错误的研究成果,经过伪科学家们改 头换面后,在中国以“领先世界潮流的顶尖科技”的美名出现,就会独领风骚, 从而让国内崇尚科学而绝少高科技知识的消费者们掏钱没商量。难怪有人慨叹: 只要钱使足,科学家可以作出结论,第一缕阳光在你家。 所幸公正和科学的精神犹存,并非所有的科学家都臣服于金钱和利益。富有 正义感、敢于直面问题实质、揭露骗术真相的科学家仍不乏其人。“核酸营养” 和“补基因”之说如今成了路人皆知的过街老鼠,实是得力于方舟子等不畏淫威, 首先向“核酸神话”发难的具有良知的专家们。这种结果,与其说是广大消费者 安全健康之福,不如说是今日身陷物欲泥潭的“科学”之福。 面对伪科学一波胜似一波的骗局,仅有个别科学家的声讨和发难是不行的。 重视教育、加强科普,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知识水平才是治标治本的良法。对于高 科技产品进入市场环节时的严格审批和把关,对借科学之名行欺诈之实的企业, 对为虎作伥不讲道德的伪科学家予以严厉的处罚,在立法上和执法上都应有充分 的体现。 尽管世风不古,一个古老的信条在物质生活现代化的今天将会也必须得到验 证。 邪不压正。 (原载2001年3月17日《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