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金学”纵横 ·方舟子· 网络有点象江湖,网虫有如侠客,挂着绰号、蒙着面具到处吵吵闹闹,一言 不合刀枪相见--当然,唇枪舌剑而已。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深刻刻画了江湖众 生相的金庸小说成了中文网人的最爱(原谅我用了一句京城人不屑的港台腔)。 金庸在中文网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恐怕除了鲁迅之外,无人能及。柏杨有云: 不读鲁迅的文章和金庸的小说,是人生的两大遗憾。这句话,一定能获绝大多数 网人的赞同。王朔却要口无遮拦胡批金庸,风闻下一步还要拿鲁迅开刀,自然而 然地,也就在网上激起“民愤”。有报道说金庸迷和王朔迷为此在网上开战。其 实,网上王朔迷即使有的话,也是游兵散勇,远不如金庸迷们多如过江之鲫,且 众志成城,对王朔展开的是大兵团的围剿。王朔在网上本来颇有口碑,其小说语 言的诙谐、放肆很合网虫的胃口,其网上读者可说仅次于金庸。而且他又明确表 示对把他的小说送上网不予追究,不象“六作家”为了几千块钱的版权打官司成 为网上公敌。这回王朔却因言罹祸,成了过网老鼠人人喊打,在文学史和网络史 上都可谓史无前例。如果这就是王朔所追求的“第一”,倒也如愿以偿了。 中文网上虽然鲁、金齐名,但鲁迅作品毕竟属阳春白雪,一般人都对之敬而 远之,不敢胡乱开牙。而金庸的作品,你说它下里巴人也罢,雅俗共赏也罢,总 之让一般人觉得亲切,个个都可以聊上几句。因此之故,金学成了网上的显学。 有红学家说,只有《红楼梦》研究可称红学,其他都不准称学。网人最看不惯的 就是这种假正经的霸主,他不让叫的,我们偏叫。所以早在一九九三年,金学之 名就已在网上叫开了。当然,这个金学是研究金庸著作的,不是研究《金瓶梅》 的。 要研究金学,当然离不开金著。对曾经是中文网络的唯一网民的海外中国留 学生来说,要能有一套金著在手头随时翻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恐怕没有几 个人愿意在出国行李中塞上沉重的三十六册金庸作品集。即使当地有中文书店, 一套金庸作品集也是非常昂贵的,抵得上一个月的饭钱了。学校的图书馆即使收 藏了金庸作品,也很难借到。因此,对海外中文网人来说,更觉得有必要让金庸 作品电子化,在网上流通。最早从事这项工作的是一位叫诸葛不亮的早期网人。 他买到了一本盗版的《天龙八部》,缺了十几页,便借了一本完整的版本,权当 打字练习,将这十几页输入了计算机,在一九九三年五月间陆续张贴到新闻组 alt.chinese.text (ACT)。差不多同时,有一位台湾的网友也贴了《倚天屠龙 记》的第一回。这些就是金庸作品电子化的滥觞了。以后也有人断断续续地零星 输入金著的一些章节,比如《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的几回。在一九九五 年,有人完整地输入了《神雕侠侣》,成了网上第一部完整的金著。之后,BB S在台湾、大陆兴起,每个BBS都有一个武侠版,经常有人在那里张贴金著的 个别章节,与海外网人一起,组成了一支输入大军。到了一九九七年底,已有一 半以上的金著被送上了网。这时候出现的一件事使得金著上网工程迅速完工,并 且也使得前面的工作几乎全都被淘汰。就在那一年年底,国内一家公司出版了一 套名为“家庭藏书”的光盘,其中有一张收录了三联书店出的三十六册《金庸作 品集》。这套光盘的出版是否经过了原出版社的许可且不去管他,总之,它马上 被转成了国标码,张贴到了网上去。这个版本几乎没有错别字,原来大家辛辛苦 苦输入的版本当然也就被取代了。但它也不是完善的,由于采用程序自动转码和 排版,有不少错行、错段,也有一些缺行,不过并不影响阅读。 这套金庸全集迅速在网上传播开去,各个中文电子文库都收藏了一套,也冒 出了不少金庸全集的站点。事实上只要你愿意,谁都可以马上建一个金庸全集站 点。金庸著作在香港的版权拥有者明河社为此发表了一个声明,禁止在网上传播 金庸小说,否则将采取法律行动云云。虽然明河社的版权拥有范围大概只限于香 港,无法管到其他地区;而且在此之前我曾请人询问过金庸对网络版权的看法, 他回答说目前暂不考虑,但为了尊重金庸的版权,新语丝电子文库等少数站点还 是马上取下了金庸小说集。大多数的网站对此声明置若罔闻,金庸小说集仍然在 网上到处可以读到,而且这些网站都差不多,连那个做为小说集目录的“飞雪连 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对联字体都一模一样。这些网站因为有违法之嫌, 所以就不在这里介绍了。 在发表版权声明的同时,明河社还建了个金庸站点,摆出了搞一个官方金庸 网页的架式。不过这个站点到现在也基本上是空的。除了发过这个声明,明河社 对网上金学毫无影响。网上金学研究完全是网民自发的。在一九九三年中文网络 ACT诞生之日起,对金庸作品的评论也就开始了,成了网上经久不衰的一个话 题。在这一年的十一月间,中文网元老图雅倡议授予金庸诺贝尔文学奖,把网上 金学研究推向了第一个高潮。这份倡议书经我润色、定稿,寄给了《明报》,不 过并没有登出来。但此事后来影响颇为深远,几年来在网上、媒体上一再被提 起,乃至在金庸就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时,还有记者问他对此事的看法(金庸 自然说自己不配)。我们对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步骤还是知道的,对诺贝尔文学 奖的份量也并不看重,这么做开玩笑的成分居多,一则为当时在正统文坛上还不 受重视的金庸喊一嗓子,二则为网众添个乐子,多个话题。此事在当时如预料的 得到了绝大多数网人的拥护,当然也有个别反对的。其中反对最力的,是一位网 名灰人、人在英国的网民:“金作集中国文化之糟粕,不折不扣的大酱缸。金书 所宣扬的都是那些游手好闲之辈的所谓英雄传奇,读后使人不求上进。金的全部 作品都充满着形形色色的格斗、凶杀与复仇。……金庸的小说只会使中国和中国 人民以一个面目可憎的形象展现于世界民族之林。会使人误以为中国是一个是非 之地,中国人是一个好斗的民族,是野蛮的民族,是好结伙生事的民族。这严重 损害了中国人的国际形象。”现在再来重温这些大批判,真让人怀疑王朔的那篇 《我看金庸》就是从那儿抄来的。 中文网早期评论金庸的一些文章以及争论,后来由我编成一期“金庸专辑”, 做为《新语丝》第一期增刊,在一九九四年三月发行。在一九九七年十月,由唐 郎编辑,《新语丝》又出了一期“金著评论”增刊。《新语丝》自创建以来就一 直是网上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基地,除了这两期增刊,在正刊中也刊载过不少评 论金庸的文章,包括东邪、筋斗云等人的系列评论。这一些,都可以说是网上金 学的代表作了。新语丝电子文库在应明河社的要求删去金庸小说集后,就改为收 藏评论金庸的文章。目前其“金庸专辑”已收藏了一百多篇评论,其中大部分是 网人较为正式的作品。 新语丝的作者、读者主要来自大陆,它的金庸专辑基本上代表的是网上大陆 的金学水平。港台的网上金学也毫不逊色,而且颇具港台娱乐风味。由金庸著作 台湾版权的拥有者远流公司支持的“金庸茶馆”可算是网上台湾金学的代表。该 网站在一九九六年八月开通,是一个包括论坛、聊天室、文库、线上购书等多方 面内容的金迷网络社区。它曾经搞过“金庸世界公民投票”,号称是要“调查全 球华人的金庸情结”。也曾经筹划过“茶馆找碴”,让金迷将自己发现的金书中 的误笔、疑惑提出来,作为金庸以后修改小说的参考。一九九八年十一月,金庸 到台湾参加“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金庸茶馆又组织了一次“夜探金庸茶馆-- 金庸答客问”,将金迷们通过网络聊天室提出的问题即时向请金庸回答,该节目 同时由网络和卫星电视直播,据说是开了现场节目开放网络发问的先河。 专门收集金庸相片和金著插图、漫画的“金庸相馆”网站,也做了一个“金 庸网环”,收集与金庸有关的链接。据其统计,现在万维网上以金庸为主题的网 页,已达到了187个。这个统计肯定是不完全的,而且金庸网页的数目也肯定 一直在增加。有华人处就有金庸,有网络处也有金庸。 网站: 新语丝(国内版)金庸专辑:http://www.xys2.org/pages2/Jin-Yong.html 金庸茶馆http://jinyong.ylib.com.tw/ 明河社金庸网页:http://www.jinyong.com 金庸相馆http://www.geocities.com/Tokyo/Pagoda/2331/index_gb.html 199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