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奖项看科幻               ·老东邪·              〔0〕 引言   俺个人的感觉,英文科幻小说浩如烟海,不是人力可以穷尽的。不可能全看, 就只能挑着看。那么挑哪些看呢?简单的办法,就是挑人家说好看的来看。:) 比较可靠的依据,自然是科幻界的那几个每年一次的大奖,尤其是雨果奖(Hugo Award)和星云奖(Nebula Award)。能得这些奖的小说,甚至不需最终得奖, 只要能入围(Nomination List),就可以算是当年得到最广泛承认的作品了。   雨果奖从1953年开始评选,星云奖从1965年开始,这几十年来的优 秀科幻作品,基本上都被这两项奖一网打尽了。俺刚开始猛读英文科幻的时候, 就是抱着这两项奖的历年获奖或提名名单,登录到图书馆查寻系统里头按图索骥 的。   美国科幻界群星璀灿,大师如云,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数年,这些 个获奖提名名单反复看得多了,竟也看出了些规律,看出了些风云际会的故事。       〔1〕 沃尔森·史各特·卡尔德(Orson Scott Card)   卡尔德写的《恩德的游戏》(Ender's Game)曾一举勇夺1985年的星云 奖和1986年的雨果奖。能够以一部小说同摄两个大奖,对科幻作家来说是一 件风光无限的事情,说明那一年之内这部小说真正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彻彻底底 地压倒了群雄。   更为难得的是,紧接《恩德的游戏》之后的续集《死者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再夺1986年星云奖和1987年雨果奖。   这份风光,纵非绝后,也已是空前了。   在这两个奖的历史上,同一部作品同时得到两个奖的情况比比皆是,同一个 系列的几部作品在靠近的几年里连夺雨果奖或星云奖的情况也并不罕见,但同一 个系列连续独霸两个宝座,却是绝无仅有的。   单凭这一点,卡尔德此生也应无憾了。   而《恩德的游戏》和弗兰克·赫伯(Frank Herbert)写的《沙丘》(Dune), 在科幻小说中并列为俺的最爱。       〔2〕 金·史丹利·罗宾逊(Kim Stanley Robinson)   以火星为题材或背景的科幻小说不计其数,最著名的两个系列,则是早年大 家还在幻想火星上有大量智慧生命时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的《火星 纪事》(Mars Chronicles),和九十年代大家都已熟知火星不适于我们所能理 解的生命居住时罗宾逊写的《红火星》(Red Mars)、《绿火星》(Green Mars) 和《蓝火星》(Blue Mars)。   事实上罗宾逊这一系列三部长篇是从他八十年代中期的一个中篇《绿火星》 扩写来的。1986年这篇《绿火星》入围雨果奖,可惜未能夺冠。几年后他卷 土重来,第一部《红火星》获1993年星云奖,第二部《绿火星》获1994 年雨果奖,第三部《蓝火星》再获1997年雨果奖,一时风头大盛,几乎并世 无两。   这一套具体描绘人类将如何改造火星的史诗性巨著,确实足可列为硬科幻的 里程碑之一。可惜罗宾逊的小说因穿插大量写景而显得节奏缓慢,故事松散,无 法让所有人都口服心服,在其他几位大家大作的四面夹击下,这三部没有一部能 同时得上两个奖。     〔3〕 路易丝·麦克马斯特·布爵(Lois McMaster Bujold)   如果说八十年代是卡尔德的年代,那么九十年代就是罗宾逊和布爵的年代。   从时光之轮转入九十年代,布爵的弗尔科西根(Vorkosigan)系列就开始连 战连捷,《弗尔游戏》(The Vor Game)获1991年雨果奖,《巴拉亚》( Barrayar)获1992年雨果奖,《镜舞》(Mirror Dance)获1995年雨果 奖。   说也奇怪,这都是雨果奖这头的成就,星云奖那头布爵的这个系列连半个奖 都没捞到;倒是她以前写的《自由坠落》(Falling Free)得过1988年的星 云奖,但那并不是这个系列里的故事。   也许得奖这件事有一种惯性,一个系列的一部得了一个奖,下一部只要到了 一定水准,由同一群人来评奖的话,便也大有可能把下一部推到同一个奖上去。       〔4〕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Robert Silverberg)   从奖项的角度来看,西尔弗伯格是一位极其悲壮的人物。历届星云奖和雨果 奖,他入围长篇奖的次数比谁都多得多,甚至老是有一年之内两部小说同时入围 的情形,但是迄今为止,囊中仅有一个1971年的星云奖(《变化的时代》 (A Time of Changes))。   这也许部分应归罪于他小说写得太快吧,一年之内两部小说同时入围,自己 和自己争,分散了选票。   西尔弗伯格现任《阿西莫夫科幻小说》(Asimov's Science Fiction)杂志 主编,也许是忙于编务,已经很久没有写长篇了。另一个不写的可能原因是,已 经有了心理障碍,不敢再写了。:)   实际上有人统计过,西尔弗伯格迄今为止在各类科幻奖中获得的提名有500 多个,这项指标上是遥遥领先,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了。         〔5〕 艾萨克·阿西莫夫(Issac Asimov)   不用俺多嘴,看科幻的人哪个不知道阿西莫夫。实际上科幻写到阿西莫夫这 个层次,早已不靠这些奖项来贴金了。   阿西莫夫早年的机器人系列和《基地》(Foundation)系列在科幻界影响至 深至远。尤其是基地系列,不说故事本身,单是一个“银河帝国”的构想,就为 后来无数科幻作品提供了辉煌壮丽的舞台。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从《沙丘》到 《星球大战》,都可以看作是“银河帝国”某个时代某个角落的故事。   基地三部曲(《基地》,《基地和帝国》(Foundation and Empire)和《 第二基地》(Second Foundation))的最初单行本分别出版于1951,19 52和1953年。雨果奖是从1953年开始颁奖的,那时却没有阿西莫夫的 份,直到十年后,1966年的雨果奖评出一个特别奖项,叫做“历来最佳系列 小说”(Best All-time Novel Series),基地三部曲这才众望所归地拿到了这 顶空前绝后的桂冠。   1982年,阿西莫夫迫于出版商的压力,在中断三十多年后又写了一本基 地小说《基地边缘》(Foundation's Edge)。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金庸封笔这 么多年后要是突然又写了一部武侠小说,那该是怎样的一种轰动。当时阿西莫夫 造成的就是这样的轰动,科幻迷们在意外的狂喜之中一举将这本书抬上了198 3年的雨果奖宝座,成为科幻史上又一佳话。   更神奇的是,1996年的雨果奖又设立一类特别奖项,叫做“雨果回顾奖” (Retrospective Hugos),评的是1953年雨果奖设立之前的优秀科幻小说, 长篇奖的得主,正是基地系列第二部《基地和帝国》中的主要部分《骡子》(The Mule,1946)。   一个系列,获得的爱戴,得到的雨果奖前后时间跨度(1946-1983) 如此之大,科幻界之传奇,无出其右者。 (寄自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