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报》采访提纲 方老师:您好! 1.有媒体称您为“中国学术打假第一人”,那么您打假是目的是为了还原真相吗?您又是如何看待“灰色现象”的? 答: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事实的真相,推动中国诚信体系的建立和中国科学的健康发展。学术打假不是学术争论,涉及的是学术真假的问题,不存在灰色区域,也不应该有灰色区域。正常的学术争论才会涉及灰色区域。 2.不管是您的作品还是您创办的新语丝网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打击学术界或者新闻界的一些“虚假”现象,那么,您的打假证据从何而来?您又利用什么来支撑您的这些证据呢?这些证据是否都体现在了您的作品中?(可以以您的新作《神秘现象不神秘》为例进行说明) 造假的证据基本上都是由举报人提供的,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得初步的核实,在互动过程中往往还会发现新的证据。在文章中我会把证据和证据来源都一一罗列出来,做到有根有据,别人有疑问的话可以去查证,这样才会让人信服。《神秘现象不神秘》主要不是关于学术或新闻造假的,而是分析、批判伪科学的,它的证据来源主要就是文献搜索。 3.在打假的过程中,您屡次碰触诸如教育、食品安全以及科学等“雷区”,也因此多次遇袭,在此情况之下,您仍坚持打假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已经答过了。 4.在打假的过程中,您有过退缩或刻意回避某些领域的念头吗? 有比较关注的领域,例如生物学、医学领域,但没有可以回避的领域。退缩的念头更是从来没有过的。如果因为受到打击报复就退缩,那么打击报复者不就得逞了吗? 5.近期,您和韩寒之间的争论受到了极大关注,请问您之所以选择韩寒是因为他是时下的热门人物之一吗?对于此事您又有着怎样的看法? 我对韩寒本来不感兴趣,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娱乐明星。一开始我是被动地被韩寒给拉上擂台的,但是等到我去看他的成名作,发现是别人代笔之后,性质就变了,不再是两个人之间的口水战,而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揭露。韩寒的“文学天才”形象是假的,“青年偶像”“意见领袖”的形象也是包装出来的,揭露一个蒙蔽文坛十余年的骗局,避免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受到误导,挖出出于商业或政治利益包装韩寒的背后人物,这不是很有意义的事吗? 6.对于罗永浩质疑“方舟子打假基金”一事请您做一些说明和回应。 罗永浩到北京海淀公安经侦支队、地税局、民政局等部门诬告“方舟子基金欺诈”、“偷税漏税”,是对我今年年初揭露他非法办学、超范围经营、做虚假广告欺骗学员、涉嫌偷税漏税的打击报复,目的是为了抹黑我。我在2006年遭遇恶意诉讼、2010年遭遇肖传国雇凶袭击时,都有很多网友要捐款给我应付诉讼和采取保安措施,但是由于我本人不愿意接受捐款,才由何祚庥院士等人在2006年发起“科技打假资金募集”(最开始叫“打假基金募集”,不久发现要在国内成立基金会门槛太高,所以改称“资金”),由彭剑律师在2010年发起“科技打假人士安保资金募集”,接受网友们的捐赠。彭剑律师在发起安保资金募集时已说明将由内部监督小组监督资金的使用,不会公布支出帐目细节,以免泄漏安保的细节,对保护对象造成危险。我不参与这两个资金的管理、运营。我也没有从这些资金拿过一分钱。而是由资金管理人员直接把资金用于诉讼和安保费用,没有经过我的手。我没有因为任何事情(包括“打假”)向该资金报销过,都是自掏腰包。目前“打假资金”主要用于为肖传国手术受害者维权,我不是受益人。既然罗永浩已经告到公安、税务部门去了,他那么相信政府,我们就等政府的调查结果好了,没有必要跟他去纠缠。 7.作为当下颇有争议的名人,请问您如何看待争议一词?请您用2~3个关键词做一个简单的自我评价。 做事就不用怕引起争议。如果做一件事情是所有人都没有异议的,那么这件事大抵是用不着自己去做的。我是一个科普作家,也是一个互联网的居民。 8.写作也一直是您在做的事情之一,请您以作家的身份谈谈您在写作方面的心得。 如果只是泛指写作技巧,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如果指科普创作的心得,倒是有很多值得谈的,不过那需要写长篇文章了。 10.迄今为止,您也为读者贡献了许多经典图书,如果请您为读者推荐一些您的必读作品,您会推荐哪些?为什么? 在我成长的阶段,有两部书对我影响很大,即《鲁迅全集》和《约翰·克里斯多夫》。《约翰·克里斯多夫》在年轻的时候读一遍就够了,《鲁迅全集》则可以一直读下去,它是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和预言书。 11.您平时有哪些兴趣爱好,这些爱好对您的写作有怎样的影响? 我年轻时爱好广泛,还保留到现在的爱好只剩下了打太极拳和看美国电影,但我认为它们对我的写作没有什么影响,除了曾经写过《美国电影史话》。 12.在阅读时,您有着怎样的侧重和喜好?有没有自己特别喜欢和崇拜的作家? 以前还在做科研的时候,我主要阅读中文读物,现在不做科研了,则主要阅读英文科学读物,比较喜欢理查德·道金斯和爱德华·威尔逊的科普作品。 13.您认为图书馆在人的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您又是如何看待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的? 图书馆在人的生活中的地位当然是举足轻重的,虽然到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重要性降低了。我国图书馆的服务和美国公共图书馆差距非常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图书馆是作为藏书馆存在的,服务读者不是其首要目的。我举一个例子,美国小孩从小就泡在公共图书馆,图书馆也以各种方式吸引小孩借阅,中国图书馆有这样的胸襟和眼光吗? 14.《图书馆报》的办报宗旨是“立足出版产业,建设阅读文化”,请问通过本报的此次专访,您希望传递给所有关注您的人怎样的阅读精神? 阅读无非两种,为长知识的,为消遣的。如果是为了前者,那么应该具有怀疑精神,也就是古人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尤其是在风气浮躁的今天,尤为重要。